- 邢斐;路殿成;高嵩;郭嘉;陈建珍;
由于再生骨料存在自身的缺陷,再生混凝土容易遭受到侵蚀环境的影响。偏高岭土作为矿物掺合料,可以在早期促进水泥水化,最终产物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范德华键为辅,因而较其他掺合料具有更优越的性能。以偏高岭土为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进行改性,分析实海暴露环境侵蚀下的再生混凝土界面区的劣化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偏高岭土掺量为4%、7%、10%时,抗压强度分别较基准混凝土提升了11.1%、19.4%、8.3%。当受到海水侵蚀时,各界面过渡区性能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强后减弱。新砂浆-骨料界面、新砂浆-旧砂浆界面对于海水侵蚀较为敏感,而旧砂浆-骨料界面在海水侵蚀下表现出更稳定的性能,旧砂浆以及新旧砂浆界面为薄弱部位。
2025年04期 v.46;No.205 2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2K] - 谭昭凯;黄悦;张钱林;张伟;
以高炉矿渣(GGBS)取代部分水泥,海水和海砂全部取代淡水和石英砂开发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超高性能海水海砂混凝土(UHPSSC),并通过力学试验、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天然海水对新型UHPSSC的力学性能、水化动力学行为、水化机理和微观结构发展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水的影响下,早期新型UHPSSC的抗压强度随着GGBS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海水碱性环境对GGBS的活化作用以及GGB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新型UHPSSC的主放热峰时间提前,水化反应速度加快。此外,GGBS中富含的Al相可以与海水中的Cl~-反应生成更多的Friedel’s盐,致密了新型UHPSSC的微观结构,且起到了固化Cl~-的作用。
2025年04期 v.46;No.205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4K] - 闰金明;夏云霞;张云龙;程岩峰;倪一清;
为了消除人工检查或常规的信号处理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SHM)数据异常诊断过程中费力耗时的弊端,提出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CN)进行SHM异常数据类型的分类。改进GoogLeNet预训练模型,在GoogLeNet网络基础上构建全卷积单元代替全局平均池化和全连接层,简化训练参数的同时提高模型精确度。在某悬索式吊桥的SHM系统集成的应变数据上,随机选取监测数据组成数据集,进行模型分类性能测试。研究表明,FCN网络模型的分类测试准确率达到98.6%,训练时间仅为原GoogLeNet模型的2/3,训练效果优异。
2025年04期 v.46;No.205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颜秉成;张素磊;杜世明;
近年来,由于地铁建设导致的地面塌陷事故屡见不鲜,给城市居民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依托青岛地铁某区段工程,采用离散元模拟方法对隧道施工扰动下缓倾夹砂土岩复合地层失稳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地层倾斜角度和夹砂层厚度的增大,塌方高度及宽度也随之增大;随隧道上方覆岩厚度的增加,塌方范围随之减小,并得出倾斜角度、夹砂层厚度和覆岩厚度3个影响因素分别对塌方范围影响的关系曲线。借助PFC2D对围岩应力进行监测分析并得出围岩应力变化曲线,随塌方发展,塌落区边界最大主应力逐渐从竖向分布转化为水平分布;距隧道水平距离越大,开挖对应力变化影响越小。借助PFC2D的接触力链变化图揭示了塌落拱存在的应力形式及其成拱效应。从地表沉降槽曲线可以看出,随倾斜角度、夹砂层厚度及覆岩厚度的变化,地表沉降主要由隧道中线位置向两侧对称减小,最大地表沉降值随夹砂层厚度变化较大。研究成果可为缓倾夹砂土岩复合地层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4期 v.46;No.205 4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3K] - 张锴;
桥梁中的方钢管混凝土墩柱在服役过程中由于材料特性、昼夜和季节温差等因素影响,很可能会产生沿边长分布的脱空缺陷。基于试验验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从荷载-位移特征曲线、荷载分配比例和钢管-混凝土相互作用方面对比分析了沿边长脱空缺陷对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脱空边数、脱空率、混凝土强度、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5个参数对沿边长脱空缺陷的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轴压荷载作用下,与无脱空缺陷的方钢管混凝土柱构件相比,沿边长脱空缺陷的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降幅随着脱空边数、脱空率和钢材屈服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当脱空率固定,脱空边数变化时,含钢率的变化对承载力降幅影响不明显;当脱空边数为4,脱空率变化时,高含钢率构件随脱空率的增大,承载力降幅显著。基于脱空边数和脱空率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沿边长脱空缺陷影响的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2025年04期 v.46;No.205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3K] - 索楠;秦敬韩;王亮;周小龙;
为研究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狗骨式钢梁套筒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在验证建模方法准确性的基础上,对该节点的应力分布、塑性分布等进行分析,揭示了该节点的传力路径及破坏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盖板厚度及长度、狗骨段长度、狗骨削弱尺寸等参数对该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该节点的构造建议。结果表明:新型狗骨式钢梁套筒连接节点通过其构造形式有效将塑性铰外移至狗骨削弱梁截面,节点域基本保持弹性状态,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思想。其拉压力依次通过梁翼缘、盖板、套筒等构件传入节点核心区,剪力通过梁腹板、抗剪连接件、套筒等构件传入节点核心区,具有传力路径明确且可靠等优势。建议盖板厚度取0.78~1.00倍钢梁翼缘厚度,盖板长度取1.8~2.0倍钢梁翼缘宽度;狗骨段长度取0.66~0.93倍钢梁翼缘宽度,狗骨削弱尺寸取0.55~1.67倍钢梁翼缘厚度。
2025年04期 v.46;No.205 6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