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 基于Global mapper耦合SWMM模型的城市内涝控制研究

    周国升;吕谋;刘志壮;岳宏宇;

    针对城市内涝积水及径流污染,以青岛市部分区域为试验区域,基于Global mapper建立的模型,获得精确的数据.通过GIS转换信息和SWMM进行模拟分析,在初始检查井所在汇水区布置低影响开发(LID)措施,对比分析布设LID措施前后汇水区参数、检查井积水情况、管道负荷和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研究分析LID措施的调控效果.实例研究结果表明:LID措施布置范围和管径尺寸是影响雨水合理排放的重要因素,而LID措施对径流量、洪峰径流量、污染物冲刷量、径流污染物浓度都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可有效缓解积水量,降低径流系数.

    2021年01期 v.42;No.178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5K]
  •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简介

    <正>《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原刊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系由青岛理工大学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土木工程、环境与市政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与交通工程、信息技术等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论文,对国家、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给予优先发表。

    2021年01期 v.42;No.17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简介

    <正>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前身是环境工程系,成立于1980年,2002年正式更名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市政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资源与环境、土工水利(市政方向和暖通方向)3个专业学位培养方向。2019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已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本科专业评估及复评估。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一流培育建设学科,市政工程200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

    2021年01期 v.42;No.178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山东胶东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污染特性研究

    吕紫娟;王华伟;孙英杰;李卫华;王亚楠;占美丽;

    选取山东省胶东地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样品,通过化学组成、矿物特征、重金属总量、赋存形态以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了飞灰中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及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飞灰主要由含Ca,Cl,K等元素的无机盐组成;重金属总量呈Zn>Pb>Ba>Cu>Sb>Cd>Cr>As>Ni>Se的趋势;飞灰中,重金属Zn,Ba,Cu,Cd,Cr,Ni主要以酸提取态和残渣态存在,As,Se主要以表面吸附态、酸提取态存在,Pb,Sb分别以水溶态、表面吸附态等不稳定结合态存在;经酸性缓冲溶液浸出后,Pb,Sb,Cd浸出浓度无法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和欧盟危险废物鉴别浸出标准《Characterization of waste-leaching-compliance test for leaching of granular waste materials and sludges》(BS EN 12457-2-2002)的限值要求.整体而言,在飞灰的处理处置过程中,重金属Pb,Sb,Cd的潜在浸出环境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2021年01期 v.42;No.178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2K]
  • 基于环戊二噻吩的窄带隙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汪海城;谷传涛;刘天浩;胡浩;马继平;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开发清洁新能源迫在眉睫.有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开发新型光电转换材料是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钯催化的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两种基于环戊二噻吩(CPDT)的D-A型共轭聚合物P-TT和P-DPP.由于CPDT的强供电子性、噻吩并[3,4-b]噻吩(TT)的醌式结构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的强吸电子性,聚合物P-TT和P-DPP的带隙分别为1.30和1.29eV,吸收波长延展到近红外区.经过器件工艺优化,基于P-TT和P-DPP的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1.49%和1.83%.

    2021年01期 v.42;No.178 18-24+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9K]
  • 用于列车室内环境测试的模拟人体显热散热装置研究

    王海英;边春晓;徐曼殊;詹佳伦;刘璐;

    在列车室内热环境相关测试中需要模拟乘客散热以确定列车空调负荷,采用实际人体试验存在所需人数多及安全性等问题,因此考虑使用模拟装置来替代实际人体试验,并能够准确模拟人体显热散热.重点研究了列车室内环境中模拟人体显热散热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际人体对比试验,对散热量、表面温度分布等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当室内环境温度为23,26℃时,该装置的辐射散热量和对流散热量与试验人体在静坐状态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散热量接近,同时该装置的表面温度也与试验人体表面温度接近.本装置能够准确模拟实际人体的显热散热量,可用于列车室内环境相关试验.

    2021年01期 v.42;No.178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6K]
  • 运行模式对毛细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研究

    曹廷涛;佟振;胡松涛;刘国丹;王依梅;

    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地铁隧道中热量的转移,不仅缓解了隧道热堆积问题,还有效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以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前端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TRNSYS软件所建立的传热模型,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其正确性,研究了运行模式对毛细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情况,模拟计算了毛细管与周围岩体及隧道空气之间的传热过程,分别分析了连续运行以及不同间歇运行工况时毛细管换热性能的变化情况,间歇运行有利于提高毛细管前端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间歇运行日运行时间小于等于8h时,夏季时毛细管单位面积换热量可提高18%,冬季时提高28%.

    2021年01期 v.42;No.17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 燃气轮机耦合地源热泵联供系统瞬态模拟与运行模式评估

    崔梦然;郭健翔;田雪沁;王娜;孙晋飞;

    针对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供能与负荷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前期对负荷需求、资源条件、气象条件动态匹配关系研究的不足,提出一种燃气轮机耦合土壤源热泵多能联供系统及其动态分析模型,在TRNSYS平台上进行瞬态模拟和分析.以北京某商业综合体为典型案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条件,分别对热跟随、电跟随和混合运行模式下进行了系统瞬态模拟和性能参数计算,并从费用年值、一次能源消耗量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构建和运行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1期 v.42;No.178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84K]
  • 百叶外遮阳对办公建筑光热环境及综合能耗影响研究

    梁树维;刘国丹;纪铱行;滕润;王志欣;李传锐;

    百叶遮阳可以有效控制进入办公建筑内的太阳辐射,合理利用太阳光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的光热环境,还可以降低室内的综合能耗.利用EnergyPlus软件建立了1个标准房间模型,选择青岛作为模拟地点,模拟了5种不同角度百叶外遮阳下该房间分别在冬季南向和夏季西向的光热环境及综合能耗.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与比较得出:对于夏季西向房间,30,60,90°百叶角度下光环境较优,30,60°百叶角度下热环境较优,30°百叶角度下综合能耗更低;对于冬季南向房间,30,60,90°百叶角度下光环境和热环境均较优,120°百叶角度下综合能耗更低.

    2021年01期 v.42;No.178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8K]
  • 电力机车司机室隔热结构设计及隔热性能测试

    安转青;赵志强;李绪泉;

    从隔热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密封设计三方面介绍了一种电力机车司机室隔热设计方法,并通过传热系数测定试验验证这种隔热设计方法的合理性,整车试验测得传热系数为1.68 W/(m2·K),满足标准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电力机车司机室隔热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2;No.178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 不同运行模式下燃气轮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仿真研究

    周家秀;王露宁;刘雪洁;崔苗;郭健翔;张敬奎;

    首先结合建筑负荷和设备性能特性确定了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设备组成,然后借助TRNSYS软件对以燃气轮机为动力的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进行了建模及仿真,同时对"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2种运行模式进行了设备容量计算、动态供能仿真和结果分析.研究发现:在满足区域冷热电负荷的条件下,"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平均值为66.83%,明显高于"以热定电"运行模式的系统平均一次能源利用率56.70%.基于综合建筑群负荷特性和系统设备特性,"以电定热"运行模式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优于"以热定电"运行模式."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系统制热量满足热负荷需求的时间占供暖季时间的90.84%,制冷量满足冷负荷需求的时间占制冷季时间的7.52%.

    2021年01期 v.42;No.178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7K]
  • 双级串联变异SBR反应器处理堆肥渗滤液的研究

    陈计洋;管锡珺;曹宇浩;宋洁;陈彦昭;胡文韬;

    为了更好地处理堆肥渗滤液,基于自行设计组装的双级串联变异SBR反应器,通过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方式,在反应器容积负荷为1.5kg/(m~3·d)的条件下找到最佳工况,然后在该工况下进一步对比不同厚度曝气叶轮(叶轮1厚度2.5mm,叶轮2厚度5.0mm)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1.5kg/(m~3·d)容积负荷条件下叶轮2(d=5.0mm)的运行工况最佳,具体工况为:反应周期为6h,进水30min,一级反应器以曝气4h停曝1h的方式进行循环曝气,二级反应器以曝气2h停曝1h的方式进行循环曝气,然后沉淀30min后出水.该工况下反应器COD总去除率为98.15%,氨氮总去除率为98.54%,总氮总去除率为97.30%.

    2021年01期 v.42;No.178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 平板型3D-BER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优化研究

    石志慧;李金成;陈泽新;王艳艳;

    采用平板型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3D-BER)对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进行处理,研究了电流强度、进水硝酸盐氮浓度、进水pH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强度为40mA时,硝酸盐氮被还原的速率最快,且去除率可达到最大值90.15%;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30mg/L时,脱氮效果最好,最佳进水pH范围及HRT分别为7~8和12h.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运行工况为电流强度40mA,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30mg/L,进水pH为7,水力停留时间为14h.

    2021年01期 v.42;No.178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 青岛市某水质净化厂尾水排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研究

    刘浩;牟润芝;王丽艳;李琳琳;刘长青;

    为探究水质净化厂尾水排放对自然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青岛市某河流为例,通过长期跟踪监测水质净化厂通水前后河道上覆水及底泥间隙水的COD、总氮、氨氮、总磷4项污染指标,比较了河道水体的水质在水质净化厂运行通水前后的变化.研究发现水质净化厂通水后,尾水排入河流,其上覆水水质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污染物指标显著下降并逐步稳定达标;但是河道底泥间隙水的污染情况仍较严重,建议进行底泥疏浚,以减少底泥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而引起二次污染.

    2021年01期 v.42;No.178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4K]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化学除磷方案选择研究

    郭众一;赵晓莉;李金成;石志慧;

    化学沉淀除磷工艺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除磷效果以满足日益趋严的排放标准.为辅助设计人员选择合理的化学除磷方案,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从水处理效果、运行成本、运行管理难易程度和环境影响4个方面对各化学除磷方案进行了量化评估,最后结合工程算例介绍了层次分析法量化评估化学除磷方案的流程以及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为工程中化学除磷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021年01期 v.42;No.17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 某工程曝气生物滤池填料与污泥粘连堵塞问题探讨

    管锡珺;曹宇浩;陈计洋;胡文韬;陈彦昭;

    针对某项目曝气生物滤池在使用期间出现出水量低、滤池堵塞严重、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进行研究,经现场采样并结合理论探究滤池堵塞原因.经计算发现,原因为设计不合理,项目采用的反冲洗泵流量不足,无法提供足够的反冲洗强度.解决方案为在曝气生物滤池中附加1台潜水泵,减小反冲洗泵的出水管压力,加大流量.该方案具有工程量小、成本低、改造时间短的特点.经过整改后,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恢复正常.

    2021年01期 v.42;No.178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 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探讨

    周建昌;毕学军;

    为了指导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正确地进行传染病医院设计,通过近期某大型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具体实例,对病毒传播方式进行分析,结合传染病医院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给出了生活水泵房、生活热水机房、消防水泵房选址要求及生活给水、热水系统供水安全措施,总结了防止病毒传染的具体手段和传染病医院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2021年01期 v.42;No.178 95-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通风窗开启模式对火灾烟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王露宁;周家秀;刘雪洁;崔苗;郭健翔;张敬奎;

    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数值仿真手段对青岛市某在建三层岛式地铁站台火灾情景进行模拟研究.在站台层楼梯处设置一定强度的火源,启动站台通风系统和可调通风型站台门上方的辅助排烟通风窗,模拟了四种不同通风窗开启模式下烟气的蔓延规律,分析了不同通风窗开启模式对烟气分布、温度、CO浓度和可见度的瞬时演化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的通风设计条件下,不同通风窗开启模式对站台层烟气蔓延具有显著影响.火灾发生360s时,模式三平均温度较模式一、二、四分别低9.2%,5.4%,2.2%;模式三平均CO浓度较模式一、二、四分别低44.1%,33.6%,7.5%;另外,模式三、四的可见度比模式一、二的高.因此,综合考虑烟气浓度分布、烟气温度、CO浓度和可见度,通风窗开启模式三,即开启双侧站台靠近火源的占总通风口面积一半的通风口具有更好的辅助排烟效果.

    2021年01期 v.42;No.17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3K]
  • 荧光探针在水中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纪雪峰;单斌;王莎莎;马继平;

    重金属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显著影响.荧光探针在分析物检测方面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利用荧光探针法来检测重金属离子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综述了近年来可以应用于水溶液中汞、镉、铅、铬等重金属离子检测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和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021年01期 v.42;No.178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 调控脂质代谢的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李欣慧;赵飞;施雪卿;徐倩茹;周宝进;吴若菲;林弘举;

    脂质对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由饮食摄入的脂类以及肝脏、小肠和脂肪组织中储存的脂质在保持能量平衡、控制食物摄入、调节生长、生殖和维持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质代谢分为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脂质代谢过程受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综述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等多种转录因子对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1期 v.42;No.178 119-125+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废旧脲醛树脂热处理研究进展

    刘林;罗思义;方玲;彭博;邴慧琳;张琮;

    传统的堆砌、焚烧等方式都不能实现对废旧树脂的环保、高效的回收利用,热解处理因二次污染小、产物可回收,在有机固废无害化、能源化处理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对脲醛树脂的焚烧、水解、热解3种热处理方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对热解产物特征、回收利用途径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指出了脲醛树脂与生物质共热解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废旧树脂热解气态产物中CO_2,NH_3,CH_4等含量较高,如何实现其安全、有效与清洁利用是热解技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热解固态产物电化学性能优良,表面孔隙结构发达,有望作为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和超级电容器的原料.废旧树脂参与到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会导致产物中氮化物含量的增加,含氮官能团的存在对于提升多孔碳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有利,存在于液态产物中则表现出良好的抑菌能力,但热解气中的氮化物会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氮氧化合物形成新的污染.

    2021年01期 v.42;No.178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改性秸秆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崔瑞林;单斌;谭伟强;马继平;孙英杰;

    秸秆及其纤维素结构中含有许多活性羟基,可通过羟基的衍生化反应,将其制备成改性秸秆吸附剂,用于染料废水处理中.从改性秸秆的吸附机理引入,介绍了秸秆及其纤维素的醚化改性、酯化改性以及接枝共聚改性等相关改性方法,同时提出了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常见类型及再生方法,总结了该类吸附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2021年01期 v.42;No.178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