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约稿

  • 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效果分析与评价

    武周虎;周虹;刘继凯;朱婕;张晓波;张芳园;

    南四湖流域水质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备受关注.根据2005年和2010年枯水期对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调查的水质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5年期间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的水质改善效果,采用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与2005年相比,CODCr,NH3-N,TP,TN的平均浓度下降率依次为54.9%,85.1%,46.3%,45.7%,总体平均浓度下降率为58.0%,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的总体平均值从11.4下降到4.0,南四湖流域主要污染河流的水质得到了大幅度改善.CODCr,NH3-N,TP,TN的单项污染平均分担率依次为12.1%,11.0%,11.9%,65.0%,TN是流域内的首要污染物.CODCr和NH3-N总体接近GB 3838—2002中Ⅴ类水质,DO的总体平均值达到12.48mg/L,初步实现了"有河就有水、有水就有鱼"的目标.建议进一步深化控源工作,重视非点源的控制与治理,有针对性的对主要污染河流和主要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

    2011年06期 v.32;No.123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吡唑基P,N-双齿配体及其钌配合物的合成

    谭伟强;吕丽莉;崔欢;夏岩;

    合成了新型吡唑基P,N-双齿配体3,5-二甲基-4-(2-二苯基膦乙基)吡唑(L),成功应用于构建钌(Ⅱ)配合物[Ru(η5-C5H5)Cl(PPh3)](L),配体中磷原子作为单齿配体配位到钌金属上形成中性金属配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对配合物溶液结构进行了测定.

    2011年06期 v.32;No.12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土木工程

  • 高耐久性的聚合物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

    陈铁生;董志刚;尚秦江;

    纤维混凝土(FRC)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明显加强的作用,可以通过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节约建筑物维护和维修的费用.探讨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合成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工作性能和应用现状.大量研究表明PVA纤维混凝土可以通过牺牲部分抗压强度来提高材料抗裂性能.因此,如果在工程施工中,梁、板等受拉构件或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等需要进行耐久性设计的构件使用ECC材料,会取得显著的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而以抗压强度起主要作用的抗压构件则建议谨慎使用.

    2011年06期 v.32;No.123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钢结构加层层数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于风波;杨晓明;李怀友;

    由于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钢结构直接在混凝土结构上加层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由于原结构和加层结构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加层后形成的混合结构存在质量和刚度的突变,而加层层数的多少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从层剪力、层间位移等方面比较分析加层层数对加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2011年06期 v.32;No.123 16-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 青岛海湾大桥跨胶黄公路人行门洞支架结构计算分析

    岳帅庆;崔登云;高云锋;岳渠德;

    结合青岛海湾大桥跨胶黄公路段工程,依据预留门洞满堂支架布置资料,以人行门洞为例,分析了满堂支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别对支撑箱梁底板、腹板、翼缘板部分的满堂支架进行计算,确保满堂支架的稳定性,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011年06期 v.32;No.123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 Thiopave改性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

    左志国;曹高尚;宋红领;

    基于Thiopave改性沥青路面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进行计算,得到不同沥青面层层底力学响应,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Thiopave沥青路面层底弯拉应力显著大于SBS沥青及基质沥青路面,路表轮隙中心处弯沉值小于SBS沥青及基质沥青路面;随着SEAM掺量的增加,Thiopave沥青路面层底弯拉应力逐渐增大,路表轮隙中心处弯沉值逐渐减小;随着沥青面层厚度的增加,沥青面层底部主拉应力减小,路表轮隙中心处弯沉值也呈现减小趋势.

    2011年06期 v.32;No.123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 基于灰色聚类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团队有效性评价

    曾彩玉;原丕业;高丽;

    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工程项目管理团队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例构建了相关的评价模型,得出了灰色聚类评价的结果.旨在对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管理全过程进行全方位评价,为项目管理团队的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性的考核方法.

    2011年06期 v.32;No.123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建筑学

  • 城市商业地产价格空间分布影响因素量化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何邕健;毛蒋兴;黄玲倩;

    通过采集南宁城市商业地产价格的样本数据,应用GIS技术绘制城市商业地产等值线图,发现南宁商业地产价格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中心集聚和分布不均衡特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繁华度、地理区位、公交便捷度、环境质量、地价等级和道路等级共6个影响商业地产价格的主要因子,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区域的商业地产价格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评价各因子对商业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繁华度因子对商业地产价格的影响最为显著,道路等级、地价等级、公交便捷度和地理区位4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其次,环境质量因子的影响程度较小.

    2011年06期 v.32;No.123 36-4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浅论北京回龙观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策略

    赵景伟;

    随着北京市的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原来处于城郊地带的回龙观地区成为城市扩散和蔓延的主要地区之一.回龙观社区的规划建设,使这一居住社区的价值得到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从整体上加以完善整合.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政府职责、发展规模、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等方面提出了该大型城郊边缘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策略.

    2011年06期 v.32;No.123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 青岛观海路历史街区的发展策略探讨

    李科然;张信文;

    近年来,历史街区的复兴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静态的保护不利于街区的复兴.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与再利用,既是有效的保护又利于街区的发展.青岛观海路历史街区就面临着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复兴的难题.通过找到街区衰败的根本原因,挖掘街区潜在的发展优势,结合街区的现况及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要求,对多种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予以探讨,以找到街区较为合适的发展定位.

    2011年06期 v.32;No.123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 虚拟交往社区的补充与传统社区的延伸——公共型住宅模式的新探索

    王鹤;刘一光;孔德静;

    虚拟交往社区是对传统社区的发展,紧随时代脚步.然而传统社区在交往方面具备的优势也不可替代.公共型住宅模式,作为一种集虚拟交往社区和传统社区两者优点于一身的住宅设计新探索,对城市发展、社区规划和住宅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1年06期 v.32;No.123 55-5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环境与市政

  • 关于城市管线综合规划的思考

    刘建华;王伟;陈吉升;

    在城市道路下敷设地下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受道路地下空间的限制,各种管线的有序规划及建设尤为必要.结合工程实际,对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思路、不同道路宽度的管线断面设计、综合管沟内的管线布置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2011年06期 v.32;No.12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优化

    郑丽娜;赵宝秀;肖景霓;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 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2011年06期 v.32;No.12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UASB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分析

    李萌;程丽华;毕学军;

    介绍了颗粒污泥的培养与理化特性、水质条件、温度、pH和碱度、进水方式和产气率、工艺控制条件等因素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并就UASB厌氧反应器在启动与运行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变化引起的颗粒污泥培养与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2011年06期 v.32;No.12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EK-PRB联合修复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孙英杰;王辉霞;闫鹏飞;宋菁;郭庆园;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绿色土壤修复技术——EK-PRB联合修复技术,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了该技术修复有机物、重金属及其他物质污染土壤的应用进展,指出了该技术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2011年06期 v.32;No.12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土壤中原油的解吸试验研究

    王振霞;肖行川;马林凤;李密;郭慧;夏文香;

    对土壤中原油的解吸动力学及土壤粒径、pH值和温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原油的解吸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原油污染土壤粒径越小,解吸的原油量越多;在pH值2~12范围内土壤中原油的解吸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的解吸量逐渐增大.

    2011年06期 v.32;No.123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汽车与交通

  • 信号交叉口车辆排队统计方法研究

    卞晓华;庄劲松;曲大义;杨建;

    信号交叉口排队控制的关键在于排队统计.以排队检测器和感应检测器为硬件基础,检测进口车辆排队状态,设计排队统计逻辑对采集的实时信息做出规整,建立排队统计方法,为信号机提供准确的路口排队信息,提高排队控制效果.应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对排队统计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交叉口排队信息优化了配时方案,减少了绿灯损失时间、停车次数和延误,完善了智能交通控制效果.

    2011年06期 v.32;No.123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双协调相位时差优化模型

    张磊;王俊刚;

    利用直线式单协调相位模型设计出的方案与实际交通状况不符,线控效率低下.折线式单协调相位模型与实际交通吻合较好,但是理想信号间隔较大.折线式双协调相位模型大大地缩短了理想信号间距(即线控绿时损失),使长距离多交叉口双向协调控制成为可能,但该模型尚未建立时差优化模型.建立双协调相位时差优化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模型的算法和效果.

    2011年06期 v.32;No.12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组合预测方法在公路运输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王俊波;

    以吉林省公路货运量预测为例,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广义逆矩阵的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经过理论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补充新息、二次循环迭代等方法克服了原有方法在实际预测出现的数据失真现象,开展了中长远期预测,并对比各特征年的实际发生数据,重新进行了检验.

    2011年06期 v.32;No.12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其他

  • 奥氏体不锈钢活性屏离子渗碳机理的研究

    郑少梅;赵程;

    分别采用活性屏离子渗碳和直流离子渗碳工艺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渗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活性屏离子渗碳可以获得与普通直流离子渗碳同样的处理效果,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单一的Sc相组织,从而显著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能克服直流离子渗碳工艺中的不足.收集活性屏上溅射下来的粒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纳米级粒子主要是中性的Fe3C和Fe2C5,它们是活性屏渗碳过程中活性碳原子的载体.通过对活性屏离子渗碳机理的探讨,认为和活性屏离子渗氮的机理相似,也是一个溅射—吸附—脱附的过程.

    2011年06期 v.32;No.123 100-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基于偏微分方程的InSAS干涉图去噪技术研究

    黄攀;岳军;陈鸣;王茂林;

    针对干涉合成孔径声纳(InSAS)中干涉图的去噪问题,引入了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去噪方法.与传统的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方法相比较,仿真和真实试验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干涉图去噪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噪声,而且能更好地保持干涉图的细节信息和边缘信息,为后续的相位展开奠定了基础.

    2011年06期 v.32;No.12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 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与传统文化传承——以德州新建“董子读书台文化公园”为例

    胡建华;李宁;张光兴;

    当前,各地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争夺"历史文化名人",建造园林景观,实质是看重"历史文化名人"背后的经济价值,而"历史文化名人"本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内涵却被淡化.以德州"董子读书台"为例,认真分析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与"历史文化名人"的传承关系,还"历史文化名人"的文化尊严,突出现代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

    2011年06期 v.32;No.123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工程与实践

  • 浅谈丹东至大连快铁选线中考虑的主要问题

    赵志峰;王从远;

    丹大快速铁路在选线过程中,以沿线的经济、自然条件和工程特征为基点,结合现场调查,对线路的走向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影响因素与铁路的相互关系,推荐了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增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注重国防安全,合理避让军事设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最终形成环保、经济、节约型的铁路设计方案.

    2011年06期 v.32;No.12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 大体积毛石混凝土在控制温度裂缝方面的应用

    曹磊;郭召辉;成继宏;

    针对重庆市南川神童镇污水处理厂工程C20混凝土挡土墙绝热温升(60.19℃)和内外温差(17.76℃)过高造成温度裂缝的问题,考虑到当地多阴雨、湿度大的气候特点,在比较其他控制裂缝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大体积毛石混凝土,毛石体积掺量为20%,热工计算后发现,结构的绝热温升值(48.15℃)和内外温差(14.20℃)明显下降,温度应力为0.76N/mm2,有效控制了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温度裂缝.在未采取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实施效果良好.通过工程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大体积毛石混凝土在控制温度裂缝方面的作用.

    2011年06期 v.32;No.123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钢管桩加预应力锚索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纪维刚;李博;刘爱娟;

    结合青岛某基坑支护的工程实例,分析了深基坑支护工程在临近建筑物及周边环境复杂情况下垂直开挖的技术难点,提出了钢管桩加预应力锚索处理的优点以及在垂直开挖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2011年06期 v.32;No.123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ALC墙板的施工技术研究

    牛培栋;丁亮;谭斌;宋浩;姚峰;

    介绍了ALC板适用范围及特性.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施工过程中外墙板和内墙板的安装连接构造、施工工艺流程,阐述了ALC板安装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及质量要求.提出了施工中减少板材损耗的措施.通过优化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施工作业人员形成流水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缩短了工期,取得了预期效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1年06期 v.32;No.12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