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5期
土木工程

表层内嵌CFRP筋加固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分析

李鑫恺;宫唯康;杨国涛;

基于表层内嵌(Near-Surface Mounted,NSM)CFRP筋加固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试验,分析了加固后组合梁负弯矩区的失效模式、截面应变分布以及CFRP筋应变发展规律,并通过理论计算推导了加固后组合梁跨中截面的应变和挠度变形,提出了表面内嵌CFRP筋加固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CFRP筋在组合梁受弯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应变滞后行为,加固后组合梁跨中截面应变分布几乎呈线性;基于平面变形理论得出的加固组合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二者误差不超过13%。

2025 年 05 期 v.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8351)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预制混凝土柱与柱型钢连接节点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王齐毓;郁有升;陈述刚;安琦;

为解决预制混凝土柱竖向连接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设计了新型预制混凝土柱与柱型钢连接节点。为研究该新型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1个现浇柱节点模型与13个预制混凝土柱型钢连接节点模型,研究型钢埋置长度、含钢率及翼缘拼接板厚度对新型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制混凝土柱与柱型钢连接节点模型与现浇柱节点模型受力性能基本一致;型钢埋置长度在1.2~3.0倍型钢截面高度时,埋置长度增大,模型的承载力、耗能能力、刚度和延性性能提高,对刚度退化速率无明显影响;含钢率在3.41%~5.79%时,随着含钢率的增大,模型的整体抗震能力提高;翼缘拼接板厚度的差异对模型抗震性能影响不大。

2025 年 05 期 v.46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QE243)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防爆墙形状与位置变化对目标建筑超压的影响

周清;耿程程;盖燕茹;齐麟;刘旭宏;

为研究定点爆炸下矩形防爆墙形状及位置变化对建筑物超压的影响,利用LS-DYNA软件对包含TNT炸药、空气、防爆墙、目标墙等组成要素的计算模型开展了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形状、3种不同形式位置变化的防爆墙对目标墙爆炸超压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的结论对防爆墙设计与布置提出了一定的建议。研究发现,“宽矮形”与“等比例形”防爆墙的防护效果相似,这两种形状的防爆墙均能有效地对目标墙底部的整个范围进行有效的防护。墙底的爆炸超压随着防爆墙与目标墙的宽度比α、高度比β的增加迅速减小,但是当α、β超过某一数值后防爆效果不明显。防爆墙距离爆炸点越近防爆效果越好,距离目标墙越近防爆效果越差。防爆墙发生偏移时,与偏移方向同侧目标墙底超压明显降低,与偏移方向相反的墙底超压明显增大。

2025 年 05 期 v.46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B2600504)
[下载次数: 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PMHS-TEOS改性地聚合物涂料的疏水性能研究

胡源;金祖权;逄博;

地聚合物涂料的亲水性导致其易受水和可溶性离子的渗透破坏,影响其耐久性能。试验研究了含氢硅油(PMHS)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的混合溶液作为表面渗透改性剂对地聚合物涂料疏水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接触角、饱和吸水率和耐磨性能试验分析其疏水效果。PMHS-TEOS改性后地聚合物涂料表面接触角为136.8°,吸水率降低了62.9%,在累积磨损21m后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压汞测试(MIP)等微观测试结果表明,TEOS和PMHS有助于地聚合物涂料表面孔隙结构的填充和疏水膜结构的构建。此外,PMHS-TEOS与地聚合物涂料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化学结合,即使表面磨损破坏后,仍能保持较优异的疏水性能。

2025 年 05 期 v.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25905)
[下载次数: 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钢纤维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冲击性能研究

马怡彤;张楷;甄智聪;王鑫鹏;侯东帅;

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技术,对0%、1%与2%体积掺量的钢纤维增韧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进行动态冲击压缩试验,以探究其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钢纤维增韧UHPC的动态抗压强度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动态抗压强度增加;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UHPC的动态力学性能,且能保证试块在动态冲击破坏下的完整性。UHPC的动态冲击应力可达到231.5 MPa,最大吸收能为1.92MJ/m3,基于此,提出钢纤维增韧UHPC动态增长因子经验公式。

2025 年 05 期 v.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822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ZR2020QE045)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上土下岩地铁车站基坑变形及支护参数分析

姜君霖;孔令瑞;赵建锋;

以青岛某地铁车站的上土下岩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各开挖工况下的监测数据总结深基坑开挖的变形特性,并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支撑预加轴力、竖向间距及桩体刚度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优化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在开挖上部浅层土体时,对基坑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沉降的影响较小;而当粉质黏土层及风化程度较高的岩层开挖时,会导致基坑围护结构产生较大水平位移增量,其变形量约占最大水平位移量的23%~58%。相较于常规软土基坑,上土下岩的桩体最大水平位移位置上移,最大水平位移值减小,且基坑变形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改变钢支撑的预加轴力对其附近的桩体变形产生影响较大,对于本工程而言,采用50%~75%的支撑轴力标准值对基坑变形控制和基坑整体稳定性效果较好。相较于上部土层,将支撑位置架设在土岩交界面附近,可有效限制土层中桩体水平位移的增长。

2025 年 05 期 v.4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1264)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22,707
今日访问量: 548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关于“城市更新与碳中和协同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栏目的征稿通知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城市更新与碳中和目标的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专栏聚焦新时代城市空间重构与低碳转型的交叉领域,旨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探索城市更新与碳中和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与治理模式。专栏将重点关注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低碳社区营造、智慧能源系统构建、历史街区生态活化等前沿议题,强调理论创新与实践案例的有机结合。特别欢迎基于青岛地域特色的研究,包括滨海城市生态修复、工业遗产低碳改造、北方城市冬季能源优化等方向的实证分析。通过刊发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空间设计等维度的研究成果,本专栏致力于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为规划设计者开拓创新思路,为学术研究者构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助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双碳"战略目标的协同推进。

       通过评审的稿件将优先刊发,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具体要求请见附件!

 

附件:关于“城市更新与碳中和协同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栏目的征稿通知.docx

 

-----------------------------------------------------------------------------------------

 

关于新设理工“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栏目的征稿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及“十四五”规划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的核心部署,《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立足科技创新前沿,聚焦基础理论(理科)与技术应用(工科)的深度耦合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增设“交叉学科”与“人工智能”两大特色栏目,旨在构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国家战略科技能力提升与卓越期刊建设。

     通过评审的稿件将优先刊发,不收审稿费和版面费

     具体通知详见附件!

 

附件

关于新设理工“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栏目的征稿通知.docx